中药中药地黄 生地是指生地黄...

  • 中医骨匠
  • 2023-03-21 22:00:37
中药#中药##地黄# 生地是指生地黄,熟地是指熟地黄,生地黄的作用主要是清热凉血,养阴生津。熟地黄的作用是补血养阴、填精益髓。

生地黄和熟地黄都是来源于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,二者炮制加工方法不同,所以导致它们的性味和功效作用也不同。生地黄是将地黄的块根晒干以后入药,而熟地黄是将生地黄加黄酒炖到酒吸尽以后,取出晾干后入药。

生地黄性寒,味甘、苦,归肝、心、肾经,功效为养阴生津、清热凉血。主要用于瘟病热入营血症;血热妄行、衄血、吐血、崩漏下血、尿血等诸出血症;还治热病后期伤阴,内热消渴、阴虚发热的阴虚症。

熟地黄性微温,味甘,归肝、肾经。具有补血养阴、益精填髓的作用。用于血虚萎黄、心悸、眩晕、失眠及崩漏、月经不调等症。也用于肾阴不足,骨蒸潮热,腰膝酸软、盗汗,遗精及消渴等症。

地黄是“四大怀药”之一,在河南省孟州市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记载。在东南亚各国,“四大怀药”被当作稀贵礼品相互赠送;日本、英国等国家把“四大怀药”称为“华药”。中国各地及国外均有栽培,主要分布于辽宁、河北、江苏等省区,生于海拔50-1100米的砂质壤土、荒山坡、山脚、墙边、路旁等处。[15-17]
地黄可分为鲜地黄、干地黄;据历代本草和医书记载,在止血、清热生津功效上鲜地黄胜于干地黄;其中《本草纲目》上就记载着:鲜地黄具有清热生津,凉血,止血的功效,干地黄具有清热凉血,养阴生津的功效。可作自然式花卉布置。

常用配方
⑴治伤寒及温病应发汗而不汗之内畜血者,及鼻衄吐血不尽,内余瘀血,面黄,大便黑,消瘀血:犀角一两,生地黄八两,芍药三两,牡丹皮二两。右四味细切,以水九升,煮取三升,分三服。(《千金方》犀角地黄汤)
⑵治暑温脉虚夜寐不安,烦渴舌赤,时有严语,目常开不闭,或喜切不开:犀角三钱,生地五钱,元参三钱,竹叶心一钱,麦冬三钱,丹参二钱,黄连一钱五分,银花三钱,连翘二钱(连心用)。水八杯,煮取三杯,日三服。舌白滑者,不可与也。(《温病条辨》清营汤)
⑶治阳乘于阴,以致吐血、衄血:生荷叶、生艾叶、生柏叶、生地黄各等分。上研,丸鸡子大。每服一丸,水煎服。(《妇人良方》四生丸)
⑷治吐血经日:生地黄汁一升,川大黄一两(锉碎,微炒末)。上药相和,煎至半升,分为二服,温温食后服。(《圣惠方》)
⑸治肺损吐血不止:生地黄八两(研取汁),鹿角胶一两(炙燥,研为末)。上二味,先以童子小便五合,于铜器中煎,次下地黄汁及胶末,打令匀,煎令熔,十沸后,分作三服。(《圣济总录》地黄饮)
⑹补虚除热,去痈疖痔疾:生地黄随多少,三捣三压,取汁令尽,铜器中汤上煮,勿盖,令泄气,得减半,出之,布绞去粗碎结浊滓秽,更煎之令如饧,酒服如弹丸许,日三。(《千金方》地黄煎)
⑺治劳瘦骨蒸,日晚寒热,咳嗽唾血:生地黄汁二合。煮白粥,临熟人地黄汁搅令匀,空心食之。(《食医心镜》)
⑻治产后崩中,下血不止,心神烦乱:生地黄汁半小盏,益母草计半小盏。上药,入酒一小盏相和,煎三、五沸,分为三服,频频服之。(《圣惠方》地黄酒)
⑼治消渴:生地黄三斤(细切),生姜半斤(细切),生麦门冬二斤(去心)。上三味一处于石臼内捣烂,生布绞取自然计,慢火熬,稀稠得所,以磁盒贮,每服一匙,用温汤化下,不拘时。(《圣济总录》地黄煎)
⑽治坠马伤折手足,痛甚:生地黄一斤,生姜四两。捣细末,入糟一斤同炒匀,乘热以布裹罨伤处,冷即易之,先能止痛,后整骨。(《夷坚志》)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