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晚睡前在社媒上看到icare心理分...

  • 梁州Zz
  • 2024-09-15 17:48:57
昨晚睡前在社媒上看到icare心理分享的一篇帖子——“作为孩子,这些并不是你的责任”,文章中指出,我们的社会之中,很多儿童可能正在「被迫成为父母」,而不是自由地成为孩子。

身为孩童,我们本不应该「调解与周围成年人的冲突」、「实现父母未完成的梦想」、「为了维护家庭形象而撒谎」,亦或是「站出来填补父母缺席的空缺」,「抚养你的兄弟姐妹或保持清洁(亲职化)」。

生而不养,养而不教。是许多孩童曾经历经过,甚至是正在经历的事。

电影《野孩子》的末尾处有这样一个镜头,令我印象深刻。王俊凯饰演的马亮目送着“收养”的弟弟上学,教室里传出郎朗讼声,念的是晚清诗人袁枚的诗句,“白日不到处,青春恰自来,苔花如米小,也学牡丹开。”

空墙内外,天堂与地狱界限分明。为了送弟弟上学而不断行窃的哥哥,在学校门口被警察蹲点逮捕。

这对半路结伴同行的哥俩,即是万千“生而不养,养而不教”的家庭的一隅切面——不教,不育,不养的父母,缺失的爱与陪伴,使得两个孩童过早地进入成人世界。

从一个孩子决定保护另一个孩子起,他的人生似乎注定了别无选择。年幼的孩童无力对抗庞大的、扭曲的世界,每往前多走一步,世俗的顽疾都在不断吞没他。

当马亮被迫地成为世俗意义上不那么好的“大人”时,他的选择似乎也终于成功了。没有血缘关系的弟弟在他的训导下开始远离暴力,犯罪,进入学堂。

他以肉身之躯,成为了那堵阻挡恶的高墙。

白日不到处的青苔生长不易,却也能够拥有恰自来的青春,米粒般大小的苔花虽小,却也能像国色天香般的牡丹那般绽放。但,如果有如果,我仍然希望「隐忍」与「吃苦」这两件事,在我们的成长与教育中不要占据那么重的笔墨与分量。

好的成长路径,本不应该以牺牲任何人的“自由”为供养的养料。路过雨后叶片的衣摆水迹再小,粘在皮肤上的时候,却也湿漉漉啊。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