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親密關係中,想要"改變...

  • 墨·无玄
  • 2024-09-20 19:57:11
在親密關係中,想要"改變"或"改造"對方的念頭,是破壞親密關係的強烈因素。這樣的念頭一旦駐紮於誰的頭腦,若沒有對此念頭的覺察或反思,如此,親密關係將遲早被此念頭破壞。不僅是親密關係,對周遭也一樣:無論試圖改變或改造什麽,都是基於個人的幻象。原初的存在本來一切都好,ta們正"是"ta們自己,ta們正做著ta們自己,為何要執於改變或改造ta們?每一份親密關係原本都是喜悅的,但一個人正是從忽略對方眞實的存在,而進入自我的夢幻,並想要去改變那"眞實",從符合自我虛假的時刻開始,就努力的在主觀的"喜悅"中,創造自身的『痛苦』。希望"現實"不是ta本來的樣子,希望伴侶不是現在這般的狀態,不允許他(她)"是"他(她)此刻的樣子,不讓他(她)做他(她)目前正在做著的他(她)… 是親密關係裏,構造痛苦╱煩惱的初因。

與親密關係相處的任何時刻,都有自我認識與自我覺察的機會。但多數人,都不喜歡這樣的"被顯露"出,因而一再否認及排斥:那面照出自己本然的"鏡子"。實則除了親密關係,無論是你與你的父母,子女,朋友,同事,上司,下屬的關係皆然。人類慣有的最大問題即是:看不見自己本身的問題,這種盲目現象很容易理解,正因為人們看不見,『問題』即成為"問題"。然而問題也出在這裏,當問題發生時,人們總習慣將手指向別人,卻忘了看向自己。 他為何這般對你講話?"那是他的問題",為何他用如此態度,"那是他的事,誰知道他在想什麽",但為何你會那般在意?為何你會覺得受傷?為何你會如此生氣?這些問題出於你的心,這即是你要關注的,閉上眼睛,或凝神靜氣,去向內心探尋。經營關係,永遠應該在自身著力,須了解到:"不論什麽事發生在自己身上,自己都必須無條件的完全負責。" 在剛開始時,你會覺得沮喪,因為你無法再在別人身上找答案,但若你能堅持下去,繼續'向內求',將指向別人的手,轉而指向自己,把對別人的要求,轉成對自己的要求,逐漸的,你會活出自己,會更加自洽。亦須知曉,先自在自己,方能自在於外境,因為,你是你世界的中心,惟有安穩內在的運行,方能安穩外在的運行。

人類幾乎都認為,這世間愛情的目的,是讓彼此學習成為"更理想"與"更完整"的人,然而問題也出在這裏,當人們進入了愛情,往往就會迷糊,逐漸被貪愛的頭腦所駕馭,產生患得患失,產生不斷的期待與索取,他們不是讓自己成為理想的人,而是努力讓對方合於自己的理想╱幻想,不是讓自己更加完善與圓融,而是期待對方填補自己的缺憾。縱觀人類的感情,任何群體之間,幾乎彼此都在挑對方的毛病,時常都在試圖改變對方,當一個人愛上另一個人,就會開始想要改變對方,就會認為對方應該如何… 且無比執著,如此,關係之間的吵鬧,通常都是為了同樣的事,相同的問題,相同的沖突… 你產生一個概念,認為他應該怎樣,應該符合你自己的期待,而他則認為你不應該如此,雙方都在試著改變對方,使對方符合自己的"理想版本",結果通常是,將原本美好╱良好的關係,變得很糟。已爭論過很多次,每次的結果都一樣,他們已對彼此失望… "為何你曾經愛上一個人,而後又一直嘗試要改變對方?若對方必須變得更好,你才能夠去愛,或是對方不改變,你就不愛…"那不是愛,而是你為愛開出的條件。執於改變對方,想要讓對方成為"理想的版本",這並非眞正的愛,爱的不過是缺憾╱匱乏的自我。若眞的懂得愛,便會讓自己成為或貼近那個理想的人,而非執於改變他人,以符合自身的"理想"。要別人改變,先改變自己,要讓事情變得更好,先讓自己變得更好。終於有一天,放棄改變他人,謂之'成熟',懂得改變自己,謂之'成長'。   

無論男性或女性,如此可以發展他們╱她們的情感面,以變得更完善╱柔和╱圓融,從而培養超然的理性態度,讓自身更平衡╱宏觀。若相互之間,不轉變對立的能量,而是企圖改變彼此,則他們會失衡且分裂,此時,男性會變得執於"主觀的說教",之後過渡到暴力傾向及行為,而女性則會變得更感性,更易"情緒化",之後,同樣過渡到行為的失控,在這般情形下,他們會越發痛恨彼此,產生諸多過失。愛一個人,並非是只愛"半個",不應只愛自己愛的部分,而是淸凈的愛對方的全部,這樣的愛:尊重. 允許. 開闊. 通達. 柔和。人世間另一半的結緣,及其他的情感緣遇,是應其機緣讓人們自身的心靈更完整╱富足╱強盛,以此完成生命的修煉,豐富註定的自然體驗,而非執於找尋或執於塑造完美無缺的人。每個人都有需要,需要這個,需要那個… 經常是,在彼此身上,看到了一個需要滿足的機會,於是,相互之間開始交易,交換不同的"東西",世人將這種交易稱為"爱",而當對方無法給予對等價值之物,雙方便很難再交易,也就"不爱"。若深入去看世俗的爱戀,就像是商業關係,觀念形式的輸出(營銷)繁多,等同於買賣。很多俗稱的怨偶,常覺得心有不甘,都覺得自己犧牲太多,也會苦苦糾纏。相互之間,都在追求自身的欲望,都為了滿足自我而要求他人,這種關係怎會有眞愛…?期望他人愛己者,即是欠缺愛的人,而若心中欠缺愛,又如何淸凈的給予愛?

世事如鏡,若沒有別人給你打擊,你就不會知曉自己的脆弱,若沒有別人讓你忿恨,你也不會知曉自己的包容力,若沒有人讓你氣憤,你就不會知曉自己的氣度,但極少有人,能夠善用'關係'這面"鏡子"。當人們,從別人身上發現"鏡中的自己",不是轉身視而不見,就是否認或破壞ta。原因很簡單:因為這面"鏡子"使自身"變醜",如此,便要摧毀╱打擊"鏡子",那樣就不會讓自身"變醜",因為內心覺得這個人"讓"自身"變醜",因此便要醜化他╱她… 但這樣做無用,即使"打破再多的鏡子",也無法改變"自身的容貌"。

人們普遍,將全然的情欲與眞摯的愛混為一談,且俗世大眾的爱,有著強烈的佔有欲與嫉妒的痕跡,這是俗世的悲劇之一。認為情欲就是愛,仍然局限於肉體層面,不明白有更高的層面存在。凡塵世界的"性"只是基本的欲望,但並非生命最終的發展。界內一部分人類所展現的愛,比起動物的愛有著更高層次(境界)的表達,及理解與悟性,不會利用另一個人,來獲取自己的利益,即使是相愛之中的性本身,都成為超越身體感官的神聖行為,且斂欲修身(心)而相和,契之於道。另,人們亦需建立毫無目的的關係,這種關係,應當是沒有任何錢財或物質上的利益。若你一旦體悟到毫無目的的愛,彼此相處的品質與感受,會全然的不同。所有的事情,都是整體的一部分,而惟有眞摯的愛,能夠讓人們了解這個事實。'愛'是所有靈性的根本,而所有的宗教都不是最根本的,'愛'就像是樹的根繫,而宗教就像是枝葉。不論是多偉大的宗教,與凈粹的愛相比,都僅僅是其枝葉而已。愛並沒有經文或廟宇,ta就像是生長在地底的根,提供生命的養分,沒有了ta,整棵樹將會枯竭,經由愛,人間許多的枝葉都因此而生。但人們做了什麽?人們執於且依賴於靠向枝葉而非根源,當人們朝向(迴歸)根源之時,可以立即獲得養分,但當人們靠向(依賴)枝葉,僅能夠獲得養分的一小部分。 從古至今,有一種無形的力量,將界內科學所說的原子與分子連結在一起,亦將'有'與'無'連結在一起,這股能量的展現,並非是重力或電流,亦非以反物質而論斷,這只是粗淺的表面而已。但未來,當進階的文明發現更高維度'愛'的那一天,即是宗教與科學融合在一起的時候,那是一個新的文明階段。至於現在,只需知曉'愛'存在無限的可能,亦是無限的力量,去隨緣感受其中的喜悅與美玅即可。 愛,亦是人們內在的潛能,緣者可用淸凈的'愛'將自己提升至無限的高度,'愛'本身可以轉化為至高無上的力量。

愛,應是一顆,沒有任何念頭來障礙ta的「心」。
分享单曲 LOVE (@网易云音乐)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