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里人有个习惯,就是爱给我期待和承诺...

  • 只是想正常地睡着
  • 2024-09-21 14:09:56
家里人有个习惯,就是爱给我期待和承诺,并且拔高它、然后在达成之前通过一些“意外”来毁约;或是在答应什么事情之后,给我甩脸、保持矛盾,我便会为这个选择感到愧疚。
我倒也不好管,小时候学会的方法就是先斩后奏:一点小小的反抗。
但他们能够单方面“毁约”这一事实,就像无时不刻地提醒我:你在花别人的钱来实现自己的期待,你应该为此感到不安。
钱不是我赚的,房子不是我买的,维系亲缘的法律在大多数日常中不会显现,我自然不会有财务大权。作为孩子时,只能通过去维系变数最大的亲子关系,来满足一些额外需求。
这给我感觉相当不好。
经常会思考爱不爱的问题,比如我家人到底爱不爱我,说不爱也不对,他们确实在我身上耗费了足够的精力。
但说爱也牵强,因为我无法消化他们的情感带来的负面影响,也无法认同他们的财富就是我的财富,不敢觉得他们的家就是我家。
毕竟收回和释放的权力在他们手上,“与我有关”是一个说得好听的饼,我能咬几口也是未知。
后来发现这份课题最大的归因并不在爱与不爱,在于我于亲缘关系中人格独立性的缺失:因为处于情感弱势、物质弱势的位置中、因为是孩子,被安排是理所应当,被给予是自上而下。
不独立而被动,任何关系中过于被动的角色,客观上都没有多余资格来争取自己的领地。
我在亲缘关系的建设中,没有参与权,也没有决定权,能做的最大影响,就是捣乱,然后被降伏。他们哪天要撤资了,我的期待也自然俱焚。
小事大事,好事坏事,都不由我说了算数。
到能生活在自己创造的生活里时,我才发现我从小到大一直在追求的不是恰当的“被爱”,而是对自己生活的掌控。
我赚的钱不多,但能稳定地满足自己的期待。我租的地方很小,但能都是我自己的东西,包括一些无伤大雅、在家却需要藏进各个角落的物件。现在大剌剌地出现在明面上。
自己能赚钱真是太好了。
要用钱就银行卡里提,不需要忐忑半天再措辞半天,为了争得一个同意。也不用害怕自己语气太疏离,就会因为“不够亲近”而惹他们生气。
赚一点点也是好的,一点点就是一点点自我,我没有其他被捆绑的支付需求。
独立的状态会让我安心,自我的进步也会让我舒适:我最需要的,是为自己负责的权力和能力,这是自我认同的地基。每次实质性地培养了一些风险承担能力,都会“好狗狗好狗狗”地自豪一下:我又能自己兜底啦。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