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敬科学家精神

  • 蘸盐
  • 2024-09-23 14:12:52
#致敬科学家精神##全国科普日# 著名生物学家、科普作家高士其。原名叫高仕錤,后来自己改了名字,去掉“仕”的单立人旁,不做官,去掉“錤”的金字旁,不要钱。他1918年13岁时从福州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堂,1925年以全优成绩毕业,怀着“科学救国”理想赴美就读于威斯康星大学化学系。1927年中国发生瘟疫,高士其转学到芝加哥大学医学研究院,攻读医学博士学位。1928年解剖脑炎试验豚鼠时划破手指,脑炎病毒影响其中枢神经。虽然病痛缠身,但由于当时中国急缺医学人才,他博士毕业回国后,还是很快就被南京中央医院聘用,担任检验科主任。

但是高士其在中央医院工作不久,就痛感这里的官僚腐败习气之厚重,愤然辞职。其好友李公朴正在筹备“全球通讯社”,邀请高士其协助他做些工作。李公朴还向高士其介绍了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,开导他说现在国内政治形势复杂,不是搞科学研究的时候,不如像鲁迅那样,拿起笔来宣传革命思想。在李公朴的介绍下,高士其还结识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。当时刚从日本回国的陶行知正在提倡“科学大众化运动”,他热情地邀请高士其参加《儿童科学丛书》的编写工作。高士其就这样开始了科学科普工作。

抗战爆发后,高士其离开上海,克服重重艰难险阻,于1937年11月25日到达延安。毛泽东主席会见他时,称赞他是“中国的红色科学家”,并从生活、学习和工作等方面给予高士其照顾。当时,他被安排在陕北公学担任教员,还经常到自然科学院讲课。在延安期间,他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,写了许多热情介绍陕甘宁边区的文章,并于1939年1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

由于脑炎后遗症影响,以及延安医疗条件不足,抗战期间和解放战争期间,在地下党和进步人士安排下,高士其先后在重庆、香港、广州、上海、苏州等地居住和治病。1949年5月,他离开香港,来到解放的北平。新中国成立后,他担任了文化部科学普及局顾问,后又担任了中国科协顾问、中华全国科学普及协会名誉主席、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、全国文联理事、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职务。1995年,中国科协成立了“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高士其基金委员会”,设立了“高士其科普奖” 北京·中国科学家博物馆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