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花烂漫时 看完剧之后一直很想...

  • 孔府小鱼
  • 2024-10-05 15:52:45
#山花烂漫时# 看完剧之后一直很想夸的一个地方,就是人物塑造的方式,而且不仅要夸,还要捧一踩一来夸,因为同样拍张校长,《山花烂漫时》和《我本是高山》几乎做成了正反两个方向的典型案例。
张桂梅校长是一个众人皆知的楷模人物,而这样的人物,如果被写得完美,丧失最基本的人的特性,就会显得假,所以她需要有不同的面存在,让观众感觉到“活人感”,才更为可信。不仅是主角如此,相关的所有人物都是这样,如果一个群像里都是极其刻板的形象,这种塑造也会失去意义。
《山花烂漫时》中的张校长,底色从来不是“苦”的,从一开篇就给她赋予了一种“辣”。她敢于斥退村里给未成年女孩说媒的媒婆,但同时会为无奈的女孩留下生活费,因为这个人是懂得矛盾点所在的,她对抗的是山村的陋俗,而不是被困在其中的人本身。而在建立女高的过程中,张校长无论是和领导吵架,还是批评老师和学生,都是在针对事,有矛盾会解决矛盾,并且整个人物是灵活的,请一顿滑肉套住了马副县长,搬周局坐镇拿出福利方案招来了老师,所以所有人都能理解她的目的是为了女高和孩子,她有时发完脾气也会有自省,何必对身边人太急躁,这样给观众看到的,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。
同样在《我本是高山》中,有很多吵架场景,却都让人感到厌烦,就是因为吵架只是吵架,完全缺乏缓和的过程去递进人物的变化和成长,一个主角竟然被写得万人嫌,她和周围全世界,仿佛都是在对抗。这就不得不说到配角的设置,电影中除女主之外的多数角色,除了作为张校长的阻力,去凸显办校的困难之外,几乎没有正面的意义,年轻老师怕苦,女高学生贪玩,领导干部还冷眼嫌弃,一心把张校长塑造成一个坚持自我的孤家寡人,还试图用这样的坚持感化他人。这是先对谁优谁劣做出评判,再往里填塞内容。同时,《我本是高山》在这里又踩到另一个更大的雷区,就是在经历各种困难之后,将张校长的亡夫搬出来当成鼓舞她坚持的重要动力。
在一个现实故事里,刻意去营造对立,因为有坏人才能去对比出谁是好人,是一种很低级的手法。我赞赏《山花烂漫时》,就是在于除了女主之外,有一个很好的群像塑造,张校长有并肩作战的战友们,他们同样是一群不完美的活人:几个对口领导爱打打官腔,可遇到困难也会顶上去,周局会顶风冒雨去接学生,马副县长也会一拍桌子直接去工地上拦领导;学校里的年轻老师们情况各不相同,即使是选择离开的人,同样明确了自己的理由,不是所有人都有理想主义的资本,所以困难从来都是客观的,不是正反对抗出来的。
从这些角度上来说,表现一个张桂梅的优秀,是为了鼓舞更多像她一样的人,张校长只是一个代表,不意味着其他人都不能理解,她才显得可贵,而是有这么多人都在克服困难前赴后继,才可能有今天的女高,这一个人的成功,而是一群人的成就。
一个鲜活的楷模人物,和她众多的同路人,这是一个好的作品要去表达的内容。
#山花烂漫时#

#山花烂漫时#

0讨论 0阅读

发表评论